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郊区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转型发展、弯道赶超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五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6.9亿元,是“十一五”的3.9倍;实现财政收入44.9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5.6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5345元增长到310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7434元增长到21000元,实现翻番。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建设,全区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政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长圣路、长湖路等8条主干道路建设,建成梦苑一期、白鹤家园、罗家村山庄、民福家园等安置小区。完成大院、马洼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2个环境整治村和4条综合示范带建设任务。关停11座石料矿山企业,取缔23家小选厂,拆除21家码头和非码头设施。启动大通古镇风景区建设,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系列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效能提升,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税源企业、区直机关人员联系服务企业、招商项目“一站式”全程代理等各项制度。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累计实施各类民生工程172项,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在全省率先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327户渔民迁入新居。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改善远郊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新建店门口、望江亭、临湖、民主4所小学,教育布局更加均衡。完成普济圩农场社会事务划转,成立普济圩社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始终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经济社会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亿元,增长7.7%;完成财政收入8.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2.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0元,分别增长8%、9%。

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暖企服务精准有效。坚持“一企一策”,实施“三项清单”工作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66件。用好“政银担”、“税源贷” “3+5+X”等优惠政策,办理“政银担”、“税融通”业务429笔,金额20.9亿元,兑现各类财政奖补、贴息资金近1100万元。拓宽融资渠道,新视文化完成股权融资980.5万元,天泰环保公司等3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有效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认真落实“四督四保”要求,严格执行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安排市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94.5亿元,谋划储备项目55个,总投资135.6亿元,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2亿元,东润汽车线束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长安汽车4S店等14个项目顺利竣工,皖能电厂六期第二台百万机组、润泽医养中心即将建成,经济增长新动能逐渐显现。产业转型焕发生机。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转变,永兴岛有机农业、绿洋休闲渔业、鸿基植物观赏园等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工业技改持续深入,先后完成皖能电厂5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富鑫钢铁节能减排综合技改、六国化工低品位磷矿使用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3.5%,影视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组建大通影视产业园,入园企业达32家,完成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

千方百计增后劲,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园区建设提速增效。大桥开发区成功跻身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大通工贸园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土地征收有序推进。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针对拆解行业低迷,积极促成福茂公司与央企中节能集团签约合作,全年实现国内废五金类拆解20万吨,贸易销售额30亿元,同比增长25%。私营工业园加快转型步伐,和悦江南、莱特电子等项目加速推进。积极争取横扫片区棚改释放土地用地性质调整,仓储物流和工业用地空间进一步增加。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监管区主体完工,一区三园、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入招商新模式,与上海东方龙商务咨询公司签约实行委托招商,就澜溪山庄资产盘活、普济圩现代农业、新能源电池包等项目积极对接美宜佳、开太鱼、上海工信等企业。全年共组织外出招商31次,拜访深圳铁汉生态等企业59家,接待江苏润恒物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20家企业来区考察,积极促成福建正霸与六国化工进行合作,引入江西豪江置业盘活瑶海国际城项目。积极组织参加“青铜博览会”、“徽商大会”等节会招商活动,同景新能源渔光互补和LNG卫星储备库项目成功签约,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在谈跟踪项目39个,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内资45.2亿元,利用外资3885万美元,分别超目标任务2.7和1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能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丰泽建材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3家。新视文化与合工大合作开发的地震模拟测控系统处于国内同领域先进水平。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超全市平均水平,崇尚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

坚定不移促统筹,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不断优化景区环境。大通古镇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大通古镇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顺利通过,游客接待中心、环洲健身步道、澜溪书院等重要节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投资5600万元,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经评审待批,大通古镇风景区建设进入快车道。围绕“长江古驿、江豚小镇”主题,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大通镇入列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省级影视拍摄基地。大通和悦村成功入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成立了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4个推进小组,与北京泛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通特色小镇建设按下“快进键”。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圆满完成大通、铜山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东园、灰河等7个区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整治工作,创建铜山镇1个省级旅游乡镇,南泉、大院、东风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率先完成城管网格化建设工作,开展区域主干道沿线整治提升工程,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0544㎡,对13个主干道两侧易泼洒路口进行改造。新增造林4762亩,完成铜山牧马路、普济圩老村道加宽等农村畅通工程16.8公里,桂苑、河南嘴2个老旧小区全面改造提升,286户农村危房改造完工。大力整治城乡环境。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完成2家公司工业燃煤锅炉和7个物料堆场整治工作,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建成朱畈矿产品运输监控卡站,开展铜青路“治超”专项行动。构建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管理网络,启动水环境整治项目,完成白浪湖、祠堂湖等水体垃圾清理工作。樟木山铁矿、福光铅锌矿整治项目圆满完成,金华片矿山整治项目加速推进,出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积极实施土地整理,新增耕地600亩。

始终如一谋共享,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坚持以人为本。配套资金2172.9万元实施34项民生工程,完成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奋力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申报并开展灾后重建“六个一批”项目27个,获得省级灾后重建债券资金1500万元,市级资金600万元,因灾倒损民房重建顺利完成,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认真落实对口扶贫工作,全区187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53户,投入资金315万元帮助横埠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织密民生网络。新增就业3050人。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资金315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6788人,219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518元/人/月,新农合参保率达96%。完成大通、桥南等8个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完成协议签订929户,针对历史遗留久拆未置问题,利用团购房、保障房等多种形式安置居民525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济圩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前投入使用。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布局,民主小学投入使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完成教育城域网二期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医养结合试点率先开展。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区级两馆提升工程,建成民福、马鞍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普济圩社区、安铜办等3个居民阅读点,完善体育设施,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禁止燃放经营烟花爆竹工作落实有力,平安郊区建设扎实推进,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施食品安全民生保障工程,建立大通、白鹤市场2个食品检验室。智慧郊区建设深入推进,15个城市社区社管平台项目全部完成。

持之以恒推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建立489项“权责清单”和743项“公共与中介服务清单”,交通运输、现代服务等行业“营改增”顺利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施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乡镇卫生及计生服务机构完成整合,金诚集团实现投融资平台与经营平台分离,城管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土地和房屋征收实行重心下移,推行绿化管养、清扫保洁等城市管理服务市场化运作。

2017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转型发展全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旅游兴区、港口强区”发展战略,突出“大项目、大产业、大招商、大生态”,积极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创新引领突破年、执行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打造拥江发展桥头堡,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郊区。